2021年6月5-6日,“武汉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和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来自各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近50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白永清高工阐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对两湖盆地重污染形成的重要作用;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周悦高工介绍了长江中游地区湍流和边界层特征对一次区域输送型污染过程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孔少飞教授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华中源排放与区域大气环境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孔少飞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天良教授团队的研究生等20余人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燃烧源排放因子与源谱组成、排放清单、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大气二次颗粒物的贡献、大气环流对两湖平原污染的驱动作用、不同类型重污染过程天气分型、大气污染排放的健康风险、大气成分的长期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两湖盆地污染成因的排放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
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的多位与会专家就报告中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宝贵建议。
此次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与知名专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面对面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对促进研究进步和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燕莹莹;审核:顾西辉、孔少飞)